实时在馆人数:Loading...

开放时间: 周一至周六:8:00-21:50 周日:8:00-17:00

阅读推广
当前位置:首页 > 阅读推广

【天工开悟】17期|唐·张萱《捣练图》:中国古代最美的劳动画面


发布日期:2024-09-14 16:45  点击量:2626

image.png

《捣练图》(画心部分)

唐·张萱作,宋人摹本

37X147厘米

波士顿美术馆藏


作品简介:《捣练图》,唐代画家张萱创作,绢本的人物画,宽度为37厘米, 长度是147厘米,原本是历代宫廷旧藏,近代从宫中流出,被掠至海外,现被收藏于美国波士顿美术馆。根据北宋《宣和画谱》载,宋徽宗宣和时期的内府藏有张萱画作47件,但至今只有两幅作品传世,而且都是宋代摹本,这幅《捣练图》就是其中之一。全卷共刻画了十二个人物形象,并以长卷式的形式展现刻画。画中人物按劳作程序分为不同的工种,描绘了唐代城市妇女在捣练、理线、熨平、缝制劳动操作时的情景。

作者简介:张萱(生卒年不详),汉族,长安(今陕西西安)人,唐代画家,开元(713年—741年)年间可能任过宫廷画职。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期间,张萱在当时的集贤院中任画直。以善绘贵族仕女、宫苑鞍马著称,在画史上通常与另一稍后于他的仕女画家周昉相并提。唐宋画史著录上记载张萱的作品计有数十幅,不少还一再被许多画家摹写,但出于张萱本人手笔的原作,今已无一遗存。历史上留下两件重要的摹本,即传说是宋徽宗临摹的《虢国夫人游春图》卷和《捣练图》卷

时代背景: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发展到繁荣昌盛的时代。当时的绘画兴旺鼎盛,产生出近四百名有史可查的优秀画家,遗留下诸多异彩焕发的艺术杰作。长安是全国的丝织品生产中心,都城内有少府监、织染署、掖庭局等机构,下设官营丝绸作坊。玄宗后期,宫中专为杨贵妃造作锦秀金玉之工就达千人。李白也曾写诗表现捣练场景“长安一片月,万户捣衣声”,《捣练图》中所描绘的劳作景象,真实再现了她们的生活。

创作背景:在仕女画发展的早期——汉魏晋时期,画家笔下的仕女多是秀骨清相,薄衣广袖。在这一时期绘画理论著作中称仕女画家为“青工绮罗”。到仕女画发展到中期的唐五代时期,画家创作的仕女形象也演变成张萱画中所描绘的形象,以求更加符合于当朝统治者的审美趣味。盛唐,上至宫廷下至民间都崇尚肥美。张萱笔下女性脸圆而饱满,体态丰腴健硕,尽显大唐女性的华贵之美。




一、作品赏析

image.png

《捣练图》画面内页部分


第一组 捣练


制作衣服之前一定要进行“脱胶”处理,而捣练就是脱胶的重要工序之一。舂桶里边放置的是含胶量较大的“生练”。捶打之前,舂桶中的生练中,要加一些水。经过反复捶捣,生练便逐渐脱胶,质地由硬变软。

整个画面构图设计巧妙,两人弯腰执杵,下捣正忙,一人握杵稍事休息,另一个把杵拄再地上,挽袖调整状态。人物角度设计讲究,正、侧、背不同角度如月亮圆缺变化,跟不同的身姿动作相呼应,组合成一个生动的层次分明的空间关系。

image.png



第二组 织修


脱胶结束后,“生练”就变成了“熟练”。从生到熟的过程,白练遭受了长期的捶打,变得“遍体鳞伤”,这时候,女工们需要对损坏的部分进行修复。然后,她们再把小块的练头,缝合成一匹完整的布匹。

画面上“织修”的两位仕女对坐,手势相呼应,绣娘的神情娴雅安静,坐在地毯上的理丝仕女屏息凝神,动作熟练舒展,在她们身上感受到张萱运用线条之妙,细密灵动,形象写实,自然流畅。

image.png


扇木炭的少女一手扇扇,一手拿袖挡脸,眼睛看向木炭,这种神情动作的刻画将左右两边的画面联动起来。


image.png



第三组 熨烫


“熨烫组” 中人物动作凝神自然、细节刻画生动,使人看出扯绢时用力的微微后退后仰,表现出作者的观察入微,其线条工细遒劲;熨练妇女认真专注的表情,端丽的仪容,恰如其分地表现了温厚从容的心情。在绢下好奇地窥视的女孩,给原本繁忙的劳动增添了活力,生动引人,构图上横竖之间加入一点,让整个画面活泼了很多。

画家表现妇女捣练活动,不只是描绘捣练、络线、织修、熨烫等的活动过程,他既重视人物形象的塑造,而又注意刻画某些富有情趣的细节,使得所反映的内容,更具有生活气息。

image.png




二、作品色彩


作品在色彩上用了石青、石绿为主的两种颜色,加上白,色彩之间的变化通过白进行衔接。绿与绿的颜色也不一样,层次丰富,除了冷颜色之外,还有一点红色,进行补色,让整个画面变得灿烂起来。


image.png


中国画讲究“随类赋彩”,画面颜色之间也存在着呼应和衔接,通过寻找人物服饰上的色彩,发现同一颜色在不同位置出现,形成色彩的呼应。同一人物的服饰上也通常是由对比色、冷暖色之间进行处理的。


image.png




三、作品线条


线条是传统工笔人物画的主要造型手段。《捣练图》线形超逸,形象写实,细密灵动,功力深厚。作者把吴道子“天衣飞扬,满壁风动”的铁线加以含蓄化,变为细劲的游丝铁线描,线形畅达、疏密自然而质地具显,衣下形体准确充实。行笔起落有序,线出于体,妙造自然,不露痕迹,准确地体现了世俗生活中人物的体貌与内心世界。比如缝练的女子:衣纹勾勒充分发挥了线的表现力,每一条线都是灵动的,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。再如最后的一位扯练妇女,作者用极其严谨、准确而概括的线条把女性的身姿、动态勾画得优美、含蓄而安详,“健美而不失典雅、自信而矜持”。线描虽是细劲精致的,然而体现出的却是雄健、大度和庄严。画家以其对实际生活的了解和敏锐的眼光,抓住劳动中富有意味的姿势,如捣练间歇的挽袖,扯绢因用力而使身体微微后仰,缝制中灵巧的理线,小女孩看熨练时和嬉戏、顾盼等细节都增添了该画的生动性,使画面洋溢着有节奏的律动和欢快的曲调。


image.png


image.pngimage.png

image.png

四、作品构图

画卷是手卷形式,通常长卷是连续性的,而这幅画是组合式的,它打乱了长卷连环顺序,没有按照步骤来,劳动的正确顺序是“捣练”“熨帛”“封衣”,而画面呈现的顺序是“捣练”“缝衣”“熨帛”。

张萱在表现画面时进行了顺序的调整,在这里体现了艺术家要表现美,内容要服从于形式。通过调整,画面成“凹”字形,整个画面富有节奏感,有高低形式的动感。

image.png

劳动劳动的正确顺序

捣练——熨帛(熨烫)——封衣(织修)

(从右至左)

image.png

张萱作品画面:捣练——缝衣——熨帛


五、作品韵律


捣练图在平面空间塑造人物形象,人物造型幅度不大,张萱在表现人物造型时,把动作全部经典化,这种身姿的扭动、旋转、倾让,生动鲜活,像舞台上戏剧人物的经典动作,画面垂直线条较多,横纹少一点,作为一种对比,人与人之间呼应作为一种对比,正面形象、侧面形象、背面形象作为一种对比,非常经典。捣练图中的每个人物都有故事,现代的舞者用今天的审美,解构了张萱笔下灵动的仕女,这是一种穿越时间与空间的美的遇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