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本馆简介
-
组织架构
-
馆藏分布
-
主题馆
-
学生团队
-
获奖荣誉
-
联系我们
新闻动态
当前位置:首页 > 教研室
《天工开物》入课堂 赋能文献检索教学
发布日期:2025-09-27 11:48 点击量:16
2025 年 9 月 23 日下午,在南昌工学院图书馆7楼研修室文献检索教研室全体人员进行专场培训。原江西省图书馆副馆长、研究馆员黄俊以《天工开物》为核心案例,围绕“科技典籍数字化重生与课堂融合”主题,为全体文献检索教研室教师带来实操性教学指导。
黄俊开篇点明《天工开物》的教学价值:这部“十七世纪工艺百科全书”既能承载传统科技文化,又能将抽象的文献检索技能具象化,覆盖从需求分析到结果应用的全流程训练,兼顾多学科学生兴趣。
结合教学实际,黄俊直指现存问题:案例讲解多停留在典籍概况,缺乏“乃粒”“作咸”等章节的深入剖析;未充分挖掘书中跨学科知识关联;评价体系缺少检索技能与文化素养的综合考量。现场检索数据显示,此类课程专项案例匮乏,优化需求迫切。
针对痛点,黄俊提出系列实操策略。关键词训练中,他以“造纸工艺”为例,演示从“天工开物、造纸”基础词,扩展到“沤料、蒸煮” 等专业术语,再构建“(天工开物OR宋应星)AND(造纸术OR造纸工艺)” 检索式的全过程。版本对比教学上,建议借助国家图书馆数字资源,引导学生分析明崇祯本与四库全书本差异,理解信息源对检索结果的影响。黄俊推荐“中华经典古籍库”等平台,提议建设《天工开物》专题数据库,整合检索案例、史料解读等资源。同时分享课程思政融入、跨学科模块设计等方法,形成完整优化方案。为保障成效,她提出“过程+技能+素养”三维评价体系,通过作业考核、项目展示等评估学生检索能力与文化理解度。
此次培训以经典为桥,为课程创新与文化育人提供路径,让典籍在数字化时代焕发教学活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