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本馆简介
-
组织架构
-
馆藏分布
-
主题馆
-
学生团队
-
获奖荣誉
-
联系我们
资源育人:赋能天工特色人才培育
发布日期:2025-04-29 17:01 点击量:841
南昌工学院图书馆立足"天工文化"办学特色,以特色资源建设为核心,以文化传承为纽带,以精准服务为支撑,全方位助力具有工匠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培养。
一、资源筑基:构建多元化资源体系
截至2024年底,馆藏纸质图书254.64万册,数字资源量1304万册,可使用数据库40余个,全面满足我校学术研究和教学活动需求。
图书馆立足《天工开物》特色馆藏,收录数十种语言和版本的《天工开物》图书。并对应18个章节的图书,累计馆藏13385册。为传承、保护和弘扬大国工匠技艺,与学校博物馆合作开设“大师技艺专栏”详尽收录640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精品图书和技艺文献,累计1957册。增设“工程科技专栏”专门收藏工程类62591册,科技类图书5978册,形成天工文化育人资源体系。
二、服务拓维:持续优化资源需求对接服务
南昌工学院图书馆针对馆藏资源打造分层服务体系:建立博士服务群,支撑高层次人才学术研究。知网AI专属服务群,线上学科分馆为读者集成智能文献分析、科研趋势预测等功能。南图数字资源服务Q群和南工图书馆纸质资源服务群。除此之外还有增设文津奖、五个一工程奖、茅盾文学奖、豆瓣热门图书等专柜,“心愿书单”、“专人及时找书”、“预约找书”、“图书催还”等服务,实现图书预约、荐购、答疑等一站式服务为读者提供基础资源保障服务。通过拓展多元渠道、实施多项创新举措,纸质资源与数字资源的利用率实现有效提升。
三、育人成效:资源服务水平稳步提升
图书馆锚定“内涵特色创优势,提质增效促发展” 的战略方向,依托超星发现系统的技术底座,借助学术大数据与知识挖掘算法的双重赋能,与人工智能学院、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开展深度合作,通过共建共享机制,成功搭建信息与人工智能和机械与车辆工程两个线上学科分馆。分馆集成一站式科研资源服务,实现学科文献精准推送、学术动态实时跟踪等功能,既保障了学科资源的完整性与时效性,有效支撑学科发展与科研创新。
四、存在的问题:资源建设与需求适配机制亟待完善
图书馆在资源建设与服务中仍存在一些问题。纸质资源方面,馆藏复本冗余,部分文献年代久远,更新周期长。数字资源建设稀缺资源不足并存现象,检索效率受限。服务层面,读者需求调研机制不完善,无法时时精准把握师生个性化、专业化需求,定制化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。
近三年图书资源数量和服务汇总表
备注:数字资源下载量按前一年的自然年统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