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月书目推荐:
1、《月海与游梦人》
作者:夏目漱石 / 太宰治 等

内容和装帧极为出挑的一本书,选文从时间脉络看始自神代纪事、王朝物语,终至昭和战后,收录了泉镜花、夏目漱石、太宰治等24位日本名作家的幻想文学作品。在故事之下隐藏着深沉的爱恨与嗔痴,以及难以分辨的真假与虚实,犹如在月海之中航行的游梦之人所见。在这本书里,可以找到读《聊斋志异》《阅微草堂笔记》时那份奇特的如幻如梦的体验;也可以了解译者所说的“丰饶的越境性”的意义——幻想文学在日本史历次异文化传播之中发生的奇妙变化。若是要用一句话来形容阅读感受,确实绕不过宣传语中的那句“美的描摹与诞生,如同一枕未竟之梦”。
“在那些梦中风景里,一切都沾染上鲜艳的原色,大海也好,天空也好,都是一片如玻璃般透明的蔚蓝。”此外,与中国幻想文学常有相当的哲思含量相似,日本的幻想文学中也不乏思想含量,这一点在《梦十夜》和《观画谈》中尤为明显。前者是用十个夜晚的梦表达了对人生的感受和思考,既优美又深邃,象征丰富且结尾颇有禅意。而后者中大器先生的故事更像是对生命意义的终极追寻, 很有些庄子的味道。比如:“……并非浮生中的一日偶遇大雨,而是自己短暂的一生被塞进一场永无间断的大雨之中……我们平日里认为世界辽阔无垠,而现在, 世界只不过是滂沱的雨声罢了。”
2、草白《静默与生机》
作者:草白

就《静默与生机》而言,体量无疑是庞杂的。从画作入手,到如何进入创作者的艺术构思、达成的精神濡养、获得日常性和典型的切口,有不少史料小故事穿插,也有作者自己的顿悟和思量。作者说自己并不懂画,也许这就给了她写作的另一个合理意义上的“空间”——作品以外的更广阔的自我世界。
此书名取自第一篇文章的题目,写的是对南宋画僧牧溪画作的鉴赏感悟。显然作者是深谙自己感触力的敏锐触角带来的全新时空,在另一篇心灵自传式散文《耻》中,草白写出了自己天性中的这类敏感有着近乎某种终极的执念,因此而产生无尽痛苦,同时也拥有了抵达生命另一片神奇“新大陆”的天然跳板。牧溪的画我看得很少,仅从作者的鉴赏文字中,能隐约感到他笔下的墨色山水,有着极富个人审美语言的大千世界。“神秘、空灵、闪烁,也是一个茫然无住的世界”,这种梦境一般的描摹,已经彻底抛开了画本身的具象形态,进入了另一个层面的自我精神复盘和终极阐释。
无人知道它的标准在哪里,但我明白这是草白全力描绘的自己的心像和精神图谱。从画到性情和血性,从艺术风格到人格魅力,再到日本的枯山水造型的来由,及一个人的终极艺术追寻的道路溯源:自省力。草白有很独特的叙述风格,可以说是自带气质与言说腔调的。在她的笔下“通感”随处可见,不由分说,像隐秘的山泉,汩汩而来,这一点在我看来确实有不少天赋在里面的,非常让人惊叹和惊艳。她将此书名之为艺术随笔,也可看作是自我精神剖析的随笔,艺术比较学的随笔,和更广义上的人文思考与体察的一份记录。
3、《寻纸》
作者:汪帆

在书中,作者汪帆历时七年,寻访了中国13个省、自治区的全国古法手工造纸地。她以亲身经历结合专业视角,考察了各地传统手工造纸技艺及传承现状,记录了“寻纸”过程中的点滴。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探寻手工造纸术孜孜不倦的坚持,勾勒出一幅当代中国传统手工纸制造业的现实画卷。作者一边孜孜以求精湛的修复技艺,一边矻矻以寻传统手工纸的振兴之途。
我深信,这本书不会像其他诸多游记一样惊鸿一瞥就融化消失在碧空里,它会牢牢锁住我们的心灵牵挂,让我们不断感受文化遗产带来的震撼,思考关于人类命运的话题。”你甚至可以通过《寻纸》一书,于极细微处体会古纸的性格——火气、柔性、韧性、白度、厚度、触感。这是一本可触碰的“非物质文化遗产”,书中还含有作者带回的25种古法手工纸样。